“威”,权威,我不是一个医生,但我扮演过医生!|模糊谈判力第三十七篇 这是桔梗在“谈判思维”的第712篇推文。 全文共2435字,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。 1引言 美国芝加哥医院,一个病人来看病; 他的右耳不舒服; 大夫简单地看了一下,就知道是普通的外耳道炎症; 于是,他写下了处方,开了几瓶滴耳药水; 并把诊治意见和用法写在处方上,一并交给了护士。 他所写的应该是, EarDrop,placeinRightear(滴耳剂,滴在右耳) 但大夫们写字的习惯都是简写,所以护士看到的处方用法上写着, EarDrop,placeinRear “Rear”,连在一起成了“Rear”,可以被理解为“后面,臀部”的意思; 护士有些疑虑,但并没有质疑,就按照大夫的“意思”,把滴耳药水滴在了患者的肛门里...... 别笑,这并不是一个笑话,而是真实的医疗事故。 这是美国坦普尔大学药学教授,迈克尔-科恩和尼尔-戴维斯,两位学者在撰写“美国医疗事故率”相关报告时,发现的真实案例。 迈克尔教授对此表示非常诧异, 显然,这十分荒谬,为什么一个看耳朵疼的人,最终要在直肠处用药? 但值得我们思索的是,医疗系统中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; 护士们对待医生的处方,大多不会去怀疑甚至抵制,哪怕是一个让人非常无法理解的“直肠滴耳剂”。 当然,而滴耳药水滴在肛门上,尽管没啥用,也不会给病人带来多大伤害; 但在其他例子上,可就没这么搞笑了。 在迈克尔教授发现的另一起事故里,医生写下的处方是, 6Uregularinsulin(U代表Unite,指的是6个单位的胰岛素用量) 但“U”字写得太闭合,像极了数字“O”,于是护士理解为“60个单位的胰岛素用量”; 这个错误,直接导致病人用药过量而休克,甚至导致脑损伤。 护士们到底应不应该质疑大夫的诊断? 她们应该。 那是因为她们不敢吗? 不,更准确地说, 她们的大脑,在自动服从。2自动化思考 我们依然在“模糊谈判力”这个系列推文中,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。 今天的话题,依然七字影响力的第四个字,“威”。 “威”,权威,一种让人自动服从的说服力; 当然,它既包含一个组织行政层级的上下权威,也包括社会知识体系中的专业权威。 比如,文首例子中的“医生”相对护士而言,就是一种“权威”。 尽管护士开始怀疑有些行为是否正确,但权威依然能够使其“服从”。 这就是“威”字的说服力。 一般来说,“服从权威”是有必要的,或者说,这是人类社会形成的一个必然现象。 没有下级对上级的快速服从,一个组织的效率会大大降低,甚至完全无法构建。 人类社会亦是如此。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,人在演化过程中,也逐渐形成“快速服从”的大脑习惯; “听妈妈的话”,“听长者的话”,“听有经验的人的话”,“听专家的话”,绝大部分时候是对我们有好处的; 你可以想象,在原始部落里,不能立刻执行“部落领袖”命令或警告的族人,要么被部落淘汰,要么未能及时避险而丧命; 换句话说, “无条件服从”,从一定程度上,保证了人类的繁衍。 但这导致我们的大脑,形成了一种自动思考的模式,也被称为“启发式思维习惯”; 一旦大脑认为是来自“权威”的意见,就不再独立思考,而无条件服从。 这种“自动思考”模式,可以大大降低思考的难度,既节省时间,又节省能量。 让我们回到“医生/护士”的例子中,“医学环境”本就是一个权威构建森严而复杂的机构; 你几乎不会在任何一次问诊中,去怀疑或反对医生的诊疗和处置; 因为他们比我们更“权威”。 医疗体系的构建也是如此,护士几乎不需要去怀疑和反对医生的诊断,大部分时候她们只需要严格执行就能提高医疗效率。 但“自动化思考”,也会带来一些问题; 比如,“直肠滴耳剂”,“过量胰岛素”。 3不去怀疑 聊到这里,不得不重新提一下“模糊谈判论”里,关于“相信与怀疑”的思辨。 谈判力也好,说服力也罢,一提到这个让人沟通的难题,我们就头大, 怎么就是没法说服这个人?怎么就是和他谈不成? 大部分时候当你面对这样的处境,请仔细回忆一下,你所面对的“对方”,是不是已经处于一个“怀疑”或“质疑”甚至“否定”你的立场? 而你一直想做却一直做不成的事情,就是妄图把他的“怀疑”扭转过来,转为“相信”你的观点或立场。 在“模糊谈判论”里,我试图告诉你,这样做“晚了”。 无论是“惠、爱、联、威、从、稀、诺”的七字说服力,还是“简、利、奇、信、情”的谈判秒杀力,它们的作用完全不是在“扭转怀疑”。 它们的作用发生在对方产生“怀疑”之前; 或者说,它们的作用在于, 使其不去怀疑。 上面的十二种思维方式,都在针对大脑自动思考而“不做怀疑”的那些特征; 我把它称为, 被说服力。 你一定要明白,“说服”这件事,并非来自于想要去说服的人的“说服力”,而是取决于你能不能找到被说服人身上的“被说服力”在哪里。 回到今天的话题中,“威”字说服力,本质上是人大脑中有关“权威”的被说服力; 也就是,一旦触发对方大脑中关于“权威”的自动思考,他们会“不去怀疑”,而无条件服从。 还是拿“医生”来举例; 上个世纪80年代,美国有一款儿童咳嗽药水,名叫“VicksFormula44”,卖得并不好; 但这款药接下来的两个广告,让它的销量直冲云霄。 年轻的妈妈们几乎把这款药当做了治疗孩子咳嗽的必需品。 这两个广告,分别请了两个电视剧男演员,克里斯-罗宾逊(ChrisRobinson)和彼得-伯格曼(PeterBergman); 这两个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? 很简单,他们分别是两个家喻户晓的美剧中的“著名医生”;(美剧“综合医院”以及美剧“我的孩子们”) 你没看错,就因为他们是扮演过医生的人,他们在推荐药品上就显得格外有“权威”,让年轻的妈妈们“不去怀疑”; 甚至于,他们在广告词中,赤裸裸地这样说, I’mnotadoctor,butIplayoneonTV!(我并不是一个医生,但我在电视剧中扮演过医生!) 看到了吗? 关于“被说服力”,也就是大脑在自动思考时的状态,和逻辑或理性毫无关系。 4小结 值得一提的是,今天内容的背后,依然有着“模糊谈判论”的影子; 分类、二元、语言、极端; “威”,“权威”的本质,也是“对Vs错”二元差异的极化; 当我们尝试画出一个分类,对Vs错,人们的大脑迅速二元化,让我们渴望站到“权威”的“对”的一边; 当“对错”还没出现之前,这个分类对我们来说就是模糊的,没有说服力; “权威”,可以让我们在谈判中撕开这个分类,对错的界限越明显,越纠结,“威”字说服力就越极端; 说服力的流动,再次从模糊走向极端。 这里是“谈判思维”! “模糊谈判力第三十七篇”待续 ---桔梗(839239@qq.com) dior包包 https://www.aartmt.com/category/brand/dior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